当前位置: 首页 > 校园资讯 > 校园新闻 > 正文

书卷多情似故人,晨昏忧乐每相亲

【 发布日期:2017-07-13 】

李艳利

庄子在《内篇逍遥游》中塑造了一只名为“鹏”的大鸟,它怒而飞,其翼若垂天之云。它徙于南冥,则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,去以六月息者也。我一直很喜欢这个并不那么自由的形象,它离“若夫乘天地之正,而御六气之辩,以游无穷”的至人,神人,圣人还很远,但它离我们这些凡人很近。它让我觉得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可以期待,可以触及,只要我备足了粮,等到了风,我也会有起飞的那一天。在我们准备飞翔的过程中,一批批的长者,贵人来到了我们的身边,牵起我们的手,给我们一段最温暖的陪伴。他们还留下丰富的精神食粮,送一个美好未来的期望。

七月骄阳似火,比太阳更加热情的是想要点亮阅读,照亮孩子的心灵。七月八日起,亲爱的张祖庆老师,周其星老师,美丽的张晶校长,周美英老师,刘鹰老师,袁静老师和杨婷老师来到麓城为我们传经送宝,无私地分享他们多年来努力践行,思考总结的智慧之花。他们灵魂散发出的迷人香气,唤醒着我们稍显疲惫茫然的心灵。在此,请允许我代表所有麓城人对你们道一声最真诚的感谢!你们辛苦啦!

两天高密度的活动,各位老师不辞辛苦,倾囊相授。而我则在这短暂两天的学习中,学到了可以受益终生,必须时时牢记的治学为人态度,阅读教学方法和全新的语文课程观念。在这里做一个简短的分享。

一、治学,为人态度

托尔斯泰说过“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,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。”其实不止家庭,人生何尝不是如此:幸福的,杰出的人总是相似的,不幸的,失败的人生则各有各的不幸。听几位老师的课,我不仅听他们怎么做阅读,我也听张祖庆怎么成长为祖庆老师,周其星怎么成长为星星老师。于是在无数的细节里,我捕捉到成功是如此的相似:勤奋,善思,专注,淡泊,无私,乐于分享,有情怀有担当。

祖庆老师:师范三年埋首图书馆,心无旁骛勤读书;主动分享有声读物;发起百班千人;不怨天不尤人,小步前进。

星星老师:在世俗的社会里,他宁愿离物质远一点,离精神近一些;做一个心无旁骛的种树人。

张晶校长:交流会时不断回答老师的提问,不仅分享自己的做法,还针对我校实际给出建议;引领出一支优秀的团队。

杨婷老师:八年时光,不断勤奋学习,认真对待每一个机会,那些不眠的夜晚与早起的时光,那些数量惊人的书籍,将她面目滋养的愈加美丽。

刘鹰老师:身体抱恙,认真分享,尤其是在一天紧张的活动后,已经是晚上8点钟,依然耐心解答我的问题。

二、全新的语文课程概念

虽然我们学校也在进行阅读课程,但是说来惭愧,在七月七号那天,我还是觉得,阅读课与我们日常语文教学是两个系统,阅读教学是独立于语文教学的一个较为奢侈的存在。虽然我很喜欢阅读课,但是阅读内容与形式,却比较随意。这固然有自身阅读储备不足,教学方法不足有密切关系,但根本上还是缺乏课程体系的意识。这就好像建一所房子,缺了课程体系这个基石,再好的砖石也只能散落一地,无法建成高楼屹立。

但是听了各位老师的课,我明白了,要把阅读当做一门有体系的课程去上,你就会有整体的计划:我要依据什么标准,如何与课本结合,选择哪些书籍,通过什么方法,发动哪些对象,达到什么效果。开学之前,就要把整个学期当做一个单位,进行谋篇布局。只有这样,教学才会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,各部分的内容才会相互支撑,补充,碎片化的变成系统的,知识才能转化为有效的能力。

定好阅读计划,还有一个问题也要特别注意,就是授课时间的问题。一学期的课时量是固定,想要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更多更丰富的内容,就必须对时间进行更合理的安排,将课本和整本书阅读融合,但形成一个更加丰富的课程体系。我打算采用祖庆老师的建议,采用“8+4”的模式,即八节课完成一个单元的课内新授课,然后再用四个课时进行整本书阅读和写作。

三、阅读教学方法

以前阅读教学效果不够理想,主要是因为阅读教学碎片化,不成系统自然难成气候。整本书阅读课程化解决了这个方向性问题,并且教给我们许多具体的操作办法。在听讲座之前,我的阅读课上,教学设计还是比较单薄的,一本书我基本上只上阅读推荐和读后交流两个部分,有时候才会把阅读和习作结合起来。对于图画书的认识也不到位,更没有尝试设计和教授。但是通过两天半的学习,我感受到自己的以前的设计对书本的挖掘还远远不够。每一本在阅读课上教授的书,都应该进行精读,充分挖掘书本中可以挖掘的资源。在设计的时候,尤其要做注意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,所以问题的设计要开放且巧妙,一定要让孩子愿意看书,喜欢探索和分享。

在这样的前提下,每本书的设计则遵循张晶校长介绍的整本书阅读的思路,分为四个环节:阅读推荐;自主阅读;阅读交流;阅读延伸。一本书经过这四个环节的层层推进,逐步深入拓展,训练学生理解,写作,思维多方面的能力,一定会让学生有大有收获。

曾子曰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”

最后,我还要感谢邬校长和马老师,是你们争取,创造了这样的机会,让我们有幸与杰出的老师们当面交流,学习提高。我们成长的勋章里,铭刻着您们的荣光!